古建輕質斗拱是中國特有的建筑結構,一般總是出現在較大型建筑物上,古建輕質斗拱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后來逐漸成為等級、身份的一種建筑文化符號,表現了我國建筑民族風格。古建輕質斗拱的造型體現了建筑受力構件與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它與屋頂獨特的連接方法使其成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對我國現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義。
古建輕質斗拱一方面對屋的承載有一定的承托作用;另一方面加強了柱子與梁、枋、椽的有機結合。斗拱位于柱與梁之間,由屋面和上層構架傳下來的荷載,要通過斗拱傳給柱子,再由柱傳到基礎,因此,它起著承上啟下,傳遞荷載的作用,是屋頂和屋身上的過渡。也正因為這樣,才能使沉重的屋面更長地伸出屋檐。當建筑受到地震影響時,不管屋頂向何方推移,古建輕質斗拱都能承受,從而避免建筑物倒塌。歷史上北京曾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地震,故宮太和殿的屋頂達兩千多噸重,因為古建輕質斗拱的作用卻沒受到損壞。四川平武報恩寺殿堂上的屋頂在平武大地震時因為斗拱的功能而安然無恙??梢娮鳛閭髁嫾亩饭熬哂锌拐鸸δ?。我國諺語“墻倒屋不塌”就生動地說明這種木構架的特點。
古建輕質斗拱產品展示: